第204章 崇德


李存勖见父王不理解,连忙解释。

  “父王,儿臣以为,当今天下大乱,其实根本在于德行不修,教化不行,纲常沦丧,法纪荡然。故德行被耻笑为迂阔,忠良被指责为痴呆,弑君弑父反被称颂为知天命所在,割据一方却自诩为英雄豪杰,甚至骄兵悍将,莫不以武力称雄,你杀我、我杀你,谁兵强马壮谁就是老大!可怜无辜百姓,生灵涂炭!所以,儿臣以为,若论改革,就该先崇尚德行,推行教化,遵奉纲常,等到实现了‘在宥’的理想世界,何愁不海清河晏,国泰民安?”

  终于把师父的“在宥”理想当众表述出来了,这也是徒儿的一点孝心吧。虽然不是在大唐的朝廷,不能影响整个国家。

  大王在静静地听,满殿文武自然也不敢开口驳斥。其实很多人心里,对李存勖这篇宏论,可以说是大不以为然。

  最感动的是张承业。

  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为何大唐会从盛世走向乱世,而且乱的如此不堪,直到社稷将倾,危如累卵。

  可惜始终没有答案。

  有时候也偷个懒,心想连圣人都琢磨不出来,自己就别操这个心了。但是现在,听李亚子一番宏论,竟然豁然开朗。是了,教化,就是教化啊!

  这看不见摸不着轻飘飘的教化两字,却是人心所系!

  有教化,人心才定;人心定,社稷才能不易啊!

  真想把这段话说给圣人听啊。

  还是先说给大王听吧。

  “大王,老奴倒是觉得,亚子这一番话,堂堂正正,正是国家之基,社稷之本。如果真如亚子所言,做到‘崇德’二字,国家必定昌盛繁荣,自不待问啊。”

  听到有人说话了,李克宁马上开口。

  “勖儿啊,你这话,自己也说了,就俩字:迂阔!”

  上前一步,面对大王说道:“王兄,臣弟以为,崇德当然是好事,但是如果被朱梁打破太原,你能抬着这两个字去抵挡敌军?所以,扩大税源,多收赋税,然后招兵买马,壮大实力,这才能与梁国争雄嘛。”

  回头看看李存勖,长辈的口气。

  “勖儿啊,理想虽好,现实不容啊。”

  殿内群臣,恐怕多半都是同意李克宁的现实主义的。就是嘛,什么教化、德行、纲常,那都是在遥远的未来呢,等到河东强大了,当然会弄这个。但是目前,肯定是要先壮大实力嘛。

  嗯,李司徒的主意没错。

  李克用心里也和四弟想的差不多,但还是坚持继续听听勖儿的回答。

  目光投向李存勖。

  意思很清楚:四叔这话,没毛病吧?

  李存勖笑了笑。

  当然不能以下犯上,直接把四叔臭骂一顿。

  最好的办法,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,致人而不致于人,重新树立自己在明政殿的中心地位。

  “父王,儿臣以为,自保自强,并不在于仓廪是否充实,也不在于城墙是否高大,甚至与军队数量的多寡,也没有太大关系。”

  连大王在内,大家都被李存勖弄糊涂了。

  李克用略有些不悦,淡淡问道:“那你说说,在于什么?”

  听出父王有些不耐烦了,当然也猜到文武群臣们比父王更不耐烦。

  “父王,儿臣所以说要崇德,是譬如栽下一棵树苗,要是栽的歪了,又不及时把它扶正,那么将来,岂不是越长越歪?又何谈栋梁之材?”

  打个比方来说服人。

  这个比方,大家都没说的。

  李存勖继续说道:“所以,儿臣以为,不能因为现在树苗弱小,就只顾给它施肥浇水,却忘了它需要端正成长的方向。要正着长!要崇德!”

  李克用顿时也觉得,勖儿说的,还是很有道理的。

  穿越前就爱读历史读物的李存勖,当然知道这个道理。若非毛主席搞了三湾改编,后来的几百万解放军,不都变成军阀部队了?树苗小、兵力少,都不是问题,关键是要方向正。

  在那个时代,这就叫崇德。

  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。

  “父王,儿臣觉得,欲求自强自保,首先应该规划一条正确的‘崇德’路线,提出正确的战略策略,拉拢谁,打击谁,然后君臣上下,同心协力,为这个策略奋斗。然后是提高官府的公信力,就像商鞅立木建信那样,让全国都相信官府言必信行必果。第三,儿臣主张以仁治国,对百姓施行仁政,那么百姓自然拥护父王,仇恨朱贼。最后,招兵买马,但是应该给军队足够的军饷,万万不可拖欠。总之,儿臣觉得,人民只愿意归附有德之人。苛政猛于虎,横征暴敛,只会瓦解民心,动摇根基,所以,还请父王三思。”

  听儿子说的头头是道,李克用的独眼也眯缝起来。

  “这就是你说的崇德?”

  “是。父王,儿臣还有个想法,咱们晋国就像是旧病之人,不可贸然施以虎狼之药,何况大战之后,太原可谓奄奄一息,经不起折腾啊,父王。”

  明政殿的群臣,全都凝神屏息看着这对父子交谈。

  李存勖也知道,这相当于自己的施政演说。

  现在趁机把自己的纲领推出去,将来臣僚们,才会觉得自己继承王位是正确选择。

  这不是争取民心,而是争取人心。

  “如果说改革,儿臣倒是觉得,与其改革,不如广招人才;与其变法,不如暂循旧规。儿臣之意,父王最好是提倡节约,戒除奢靡,君臣共度时艰。同时爱护人民、减轻徭役,劝课农桑。儿臣谬见,还请父王斟酌。”

  这一番话,有理有据,涉及深广,明政殿群臣,几乎都为之折服。

  中门使孟知祥唯恐大王听不进去,赶紧说话。

  “大王,三郎之言,有情有理,还望大王三思。”

  连租庸使王正言都拱手而言。

  “大王,减轻徭役,劝课农桑,这才是晋国振兴的根本所在啊。”

  猛然想起多年前,在汴州城外的那场口水仗。当时就说过,要与朱全忠比试发展经济的。

  可是为了官家,连年征战,哪里有时间有精力搞什么经济?

  现在官家躺平了。也好,咱们自己管自己。

  “嗯,既然如此,反正现在官家也不用咱们勤王,咱们就只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就行了。寡人斟酌你们众人所说,决定了,咱们改革,就八个字:崇德为本,尚武为用!”

  不愧是大王,这个概括力,马上让文武群臣都折服了。

  大王继续发布旨意。

  “那么,从即日起,且依三郎之见,先厉行节约!不过,王正言,这个军饷,就像刚才也说了,万万不可拖欠!”

  王正言当然知道这帮兵大爷得罪不起。

  “臣遵旨。”

  李克用看看儿子。

  “你说广招人才,怎么个做法?”

  “父王,儿臣觉得,天下士人,未必肯背君附逆,所以,只要坚持使用大唐正朔,使用天佑年号,想必才德之士,自会纷纷来到。同时,儿臣还想创办书院,专门讲述经世致用之学,以便培养国家栋梁。”

  “书院?”

  李克用听着新鲜。

  “对,儿臣觉得,可以取名叫新唐书院!”


  (https://www.read81.com/chapter/3359/3359260/11110958.html)


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:www.read81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read81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