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4.第174章


院里少了这么多人,一下子变得空旷起来。

    小酒馆宿舍楼那里的房间也空出好几间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几个月,不断地有人从北城离开前往全国各地。

    到快过年的时候,已经有数10万离开北城。

    轧钢厂的年终总结大会上,李建东发表完讲话之后,召集班子成员开了一个最后的会。

    今年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临时工,工作干得有些捉襟见肘

    不过,今年的任务提前已经完成了大半,所以年前这段时间还没有感觉出太紧张。

    但是,明年开春以后就不好说了。

    “关于明年的任务,按照往年的标准,肯定是要再提高一些的,咱们厂本来就已经少了这么多临时工,明年的任务如果再增加的话,到时候肯定会有所困难,大家不妨各抒己见,看看怎么解决明年的任务问题?”

    李建东对班子成员们问道。

    其实,他自己心里已经有了计较。

    但不管怎么说,班子成员们不是摆设。

    像生产任务这么重大的事情,还是要大家一起讨论得比较好。

    “李厂长,我觉得咱们还是应该多动员一下工人们,毕竟裁掉临时工不是咱们的决定,是上面领导一定要让临时工们离开,现在人少了,那么剩下的人理应担当起其他的工作。”

    一名班子成员这么说道.

    很快第二个人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我也觉得吴主任说的对,安排给咱们厂的任务是所有工人的任务,少了一部分人,他们的工作当然应该由剩下的这些人做,能够留在北城就已经很不错了,多辛苦一点算什么呢?”

    其他几个班的成员也是同样的意思。

    在他们看来,不让工人们干这些活,让谁干呢?

    明年北城的人会持续减少。

    到时候想找临时工也不好找,总不能让他们这些领导去干那些装卸的重体力活吧。

    李建东听了这些话,也不能说他们都做得不对。

    毕竟对于他们来说,使劲压榨工人就是最简单的方法。

    也可能是对他们来说唯一的方法。

    不然能怎么办呢?

    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干的,但李建东却有另外的想法。

    工人少了,任务多了。

    那么就全面实现自动化呀。

    这不正好是一个机会吗?

    之前找钢厂就已经研究出了很多数控机床,但是因为生产成本的问题,每个车间里的数控机床数量并不多,大部分还是老式机床。

    现在工人数量少了,如果想要能够完成任务。

    除了让工人们加把力之外。

    改良设备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。

    “好了,我知道了,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吧,马上要过年了,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,明年咱们继续回来再战。”

    李建东说完话就散会了。

    关于全面提升轧钢厂现代化设备的事情,不是他们班的成员所能决定的。

    李建东开这个会,本来只是想要听听大家的意见,不过看来这些班子成员们,在对展钢厂未来发展规划的思想上,和他根本不在一个层次。

    所以,李建东也就不愿意跟他们多说了,到时候直接去找领导商量就好。

    这大概是李建东穿越过来后最无聊的一个新年。

    院里少了那么多年轻人,一下子变得有些陌生了。

    当然,过年的时候,他的徒弟们还是来给他拜年。只是曾经喊他爷爷的那些孩子们,有不少已经去了吉辽。

    发完红包之后,李建东就开上车,准备去找叶大领导。

    虽然叶大领导是部里的管委会主任。但其实实际生产上的事情,他也能够过问。毕竟毕大领导已经被停职了。他的工作现在也是由叶大领导在负责。

    李建东找到叶大领导。

    给他拜完年之后。

    就说起了明年扎钢厂的打算。

    “大领导,今年上山下乡了这么多人,我们厂也一下子减少了2500名临时工,按照往年对今年任务的预测,剩下的人想要完成任务,恐怕有些困难,所以我想加强一下厂房里的现代化设备,多搞一些数控机床,您看怎么样?”

    叶大领导想了想说。

    “增加现代化设备是没问题的,但关键是我们的条件允许我们增加吗?”

    叶大领导毕竟不擅长生产方面的东西。

    但他相信李建东,想要听听李建东的意见。

    李建东也没有忌惮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觉得应该是已经有条件了,毕竟咱们吉林那边的矿已经开始开采,今年的产量比去年提升了将近一倍,拿出一部分来制作设备,我个人觉得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我们也可以制造一些方便采矿的设备,到时候采矿量增加了,制作设备的钢材不就也回来了吗?磨刀不误砍柴工嘛。”

    叶大领导听李建东这么说,哈哈大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不错不错,李建东你说的不错,磨刀不误砍柴工,不过关于这些采矿设备的事情,你已经研究透了吗?”

    李建东摇摇头说道。

    “暂时还没有研究过,不过我心里已经有了大体的想法,只要明年给我点时间,应该不是什么难事。”

    李建东这是谦虚的说法。

    其实对于一些机械设备。原理方面都是一通百通的。

    只不过有些关键的细节,还需要一点点时间来攻克而已。

    对于现在的李建东来说,研发一点大型工程设备,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。

    毕竟收徒系统给他的这些机械知识,都是来自2023年左右的,那时候的科技随便拿出一样,放到现在都是降维打击。

    “好好好。”

    一大领导一连说了三个好,语气兴奋的说道:

    “李建东,既然你有把握,那么我就绝对支持你,等明年开工之后,你写一个详细一点的报告给我,到时候我来跟上级领导申请,如果有需要的话,我可以再合并一个机械厂给你,让你们一边研究一边制造,到时候你们轧钢厂的责任可就更重了。”

    叶大领导虽然不擅长生产方面的事情。

    但他和毕大领导有一个相同的地方,那就是完全相信李建东了。

    专业的事情交给李建东去做,他们只负责在背后支持就可以了

    从叶大领导那里离开后。

    李建东就直接去了秦家。

    秦淮茹的父亲秦大山,还有母亲王世燕,见到李建东之后都是非常的热情。

    “建东,你来了,快进屋里面坐。”

    王世燕热情地邀请李建东。

    虽然女儿带着外孙去了香江,但女婿并没有冷落他们。

    反而平时回来的更频了。

    除了过年会回来拜个年。

    有时候其他节日,李建东也会带着东西回来。

    “爸,妈,你们最近过得还好吗,村里的生活怎么样?”.

    李建东坐到炕上,然后跟秦大山还有王世燕唠起了家常。

    农村就是农村。哪怕有李建东这个女婿,秦大山家里的生活条件比村里其他人都要好得多,但依旧也就是个温饱水平。

    除了不愁吃穿之外,连一点娱乐都没有。

    不过就算这样,也已经让村里面十分羡慕了。

    “建东呀,我们在村里过得很好,不愁吃也不愁穿,唯独就有一点,有时候会想到怀如。”

    秦淮茹她妈王世燕,有些伤感地说道。

    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过年没有看到自己的女儿。

    一下子跑去香江那么远。

    接下来多少年恐怕都见不到了。

    虽然李建东代替女儿回来看他们,可女婿就是女婿,跟女儿还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秦大山也在旁边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虽然想念女儿,还有外孙。

    但,他们也知道,这一切都是为了女儿和外孙好,就像他们村里人都想着要进城里,从北城去香乡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村里人想要进城,无非是因为在城里有定额还有工作,进了城里以后就不愁吃穿了。

    从北城去香江,除了不愁吃穿之外。

    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的追求。

    有李建东这个女婿之后。

    秦大山和王世燕的见识也广阔了不少。

    他们知道外国人生活都是很精彩的。

    人家那才是生活自己这只能算是生存。

    甚至有些人连生存都做不了。

    一天三顿饭都吃不饱,这做人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。

    李建东看出了秦淮茹爸妈的精神状态不太对,他试探着问道。

    “爸,妈,你们要是想淮茹的话,不如我想办法安排,你们也一起去香江吧?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秦淮茹她妈眼睛突然亮了起来。

    不过很快又有些泄气地说道。

    “建东,还是算了,我跟你爸都是老头子了,连北城都没怎么去过,去了香江那是一窍也不通啊。”

    秦大山也在旁边说。

    “是啊,我们什么都不懂,去了香江,万一惹了麻烦怎么办,毕竟听说那里都是洋人,人家说的话咱们也听不懂。”

    秦大山和王世燕,都不是胆小的人。

    但是遇到可以离开村里的机会时,两人却都打了退堂鼓。

    这也是制约很多人进步的主要原因,那就是没有做好前进的准备,还没有看到困难在哪里,就已经开始打退堂鼓。

    李建东本来想要跟他们解释一下,去香江并没有那么困难。

    但是,见秦大山和王世燕打了退堂鼓。

    李建东就觉得没必要跟他们说那么多了。

    毕竟他们岁数都这么大了。

    能在村里安稳地过完下半生,也不是一件坏事。

    从秦淮茹家离开后,李建东又带着丁秋楠,一起去了丁秋楠家。

    在外人面前,李建东和丁秋楠一直都在隐藏两人的关系,就连丁秋楠的爸妈也不知道他们关系,李建东人也从来没有解释。

    只是,每年都过来看望一下两位老人,把丁秋楠送回家里住几天。

    过完年后再把她接回城里。

    丁秋楠不在的这几天。

    李建东一个人住在二进院。

    傻柱跟陈雪茹经常过来看看她,倒也没有那么的孤单.

    一转眼。就到了开工的日子。

    李怀明开完了新一年的开工动员大会,回到办公室以后,就着手写给叶大领导的申请信。

    今年想要完成任务,主要就看设备的提升。

    如果能够实现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,今年的任务就没有问题了。

    其实是否实现自动化?

    并不是完成任务的唯一方法,就像其他班子成员们说的,给工人们增加一些压力,今年的任务也未必完不成。

    李建东之所以要推进现代化设备,主要是为了加快全国工业的发展,把国家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成一个工业大国。

    用最短的时间追上西方一些国家。

    避免将来被他们制裁。

    这也是他选择留在北城,而不是跟秦淮茹和孩子一起去香江的最主要原因。

    李建东现在已经有了花不完的钱。

    利益追求对他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。

    至于名声,李建东这人相当低调,从来也不觉得名声大有什么好。

    所以他现在做的事,只求一个问心无愧,不想虚度这一生而已。

    申请送上去之后,没过几天就获得了领导的回执。

    允许轧钢厂研发新设备,并且增加生产线上的现代化设备。

    有了领导们的支持,李建东就开始放手大干起来,组织大量的机械工程师,开始研究大型采矿设备,大型吊装设备。

    同时叶大领导也把附近的红星机械厂,并给了轧钢厂。

    两个厂子合并之后,轧钢厂这边就有了自己制造大型设备的能力。

    李建东在红星机械厂里开了两条生产线。

    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数控设备。

    另一条生产线则是负责制造叉车。

    毕竟之前走的那一部分临时工,有很大一部分是装卸工。

    虽然李建东已经一再强调能留的话,尽量要留住这些装卸工。

    但是架不住这次裁掉的临时工数量太大

    所以李建东之所以想要制作叉车,主要就是为了方便装卸,把那些能用叉车的全部用叉车来装卸,剩下的用普通工人就差不多了.

    而自从合并了红星机械厂之后,李建东的研发速度也快了许多。

    从铲车叉车,再到放炮用的钻机,吊车,拌装车,等等设备……

    几乎每两三个月就有一项新的设备研发出来。

    而机械厂的制造速度也越来越快。

    原本只是千人的机械厂,经过几次扩建后也达到了5工人。

    每个月都有无数辆重工设备被制造出来,然后运往全国各地。

   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李建东凭借一己之力,把轧钢厂的生产能力提升了一大截,极大的加快了国家工业发展的速度。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read81.com/chapter/3277/3277523/11110988.html)


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:www.read81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read81.com